TAG标签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位置: 主页 > 节能环保 >

北京大学实施“雨水花园”设计 将荒地变身休闲广场

时间:2020-01-12 00:54 来源: 作者: 点击:

  北京大学学生公寓30号楼前原是一片杂草荒芜的空地,一到雨天,内涝严重,蹚水湿鞋是常事。经学生社团营建社规划、设计后,建造成的“雨水花园”,已成为校园里的“网红打卡地”,10月22日,营建社在雨水花园组织落成仪式时。

  11月4日北京大学团委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雨水花园”设计阶段,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进行了充分的意见征集和调研,共计开展4轮,2000余人次参与,通过吸纳意见凝聚共识,争取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

雨水花园开工一个月,张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会来盯着,和施工工人对细节进行打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比写论文难多了”

  10月22日,营建社在雨水花园组织落成仪式时,吸引了包括学校副校长王仰麟在内的多位领导参加。

  雨水花园从筹备到建成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作为学校营建社社长的张浩,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二在读学生,也是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参与者。过去一年的经历,张浩对北大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想到学校会这么支持。中间需要与房地产管理部、总务部和校团委等部门沟通,但我们得到非常多的帮助,一切都很顺利。”

  张浩在2018年入学后即加入营建社,那时候就听师哥师姐提起雨水花园的计划,“因为30号楼前是一片洼地,一到下雨天雨水集聚排水不畅,楼顶上的水也顺管道排到路上加剧了内涝,同学们来来往往不方便,戏称‘燕园’变‘淹园’。”正因“不方便”,营造社成员有了将其改变的想法。

  8月21日,雨水花园项目正式开工,张浩在北京大学公寓30号楼下等来施工队后,一整天都没离开。这也是他24岁生日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此后一个月,他们每天都在现场,一方面了解建设的进度,一方面也方便与建筑工人随时沟通,“施工的时候发现,我们此前有不少设想是难实现的,工人有非常多经验和技巧,反过来能给我们更改设计很多实用的指导。”

  比如,为一个雨水导流槽契合不严的问题,卓康夫和工人争论很久,工人建议换一种材料,而卓康夫觉得把金属切割的严丝合缝就可以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况很多,张浩和卓康夫都是第一次正面接触工地上的事,“比写论文难多了。”

  9月底,主体施工完成后,张浩带着营建社的小伙伴们动手种上绿植,拆除了此前工地围挡,雨水花园基本成型。

  10月4日北京的一场秋雨,虽雨量不大但足够让营建社所有小伙伴兴奋起来,营建社另外一位骨干张坤一早就跑到雨水花园,看见下沉绿地流水潺潺。她兴奋坏了,立马拍视频发到群里。此时,在张浩手机上,14个感知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储水罐水位、光照度等指标的传感器也在稳定工作着,记录着雨水的到来时的实时变化,“成了!就是这样。”

  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雨后屋顶积水会通过引流收集到下沉绿地中暂存,一部分经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另外一部分则进入储水罐,通过太阳能水泵供喷泉使用,同时浇灌植物。这样,屋顶雨水被截断不再直接流到路面,以往泥泞的路面也就不会再出现。

张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会来盯着,和施工工人对细节进行打磨。他们发现这事儿“比写论文可难多了”。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社团多次改造校内公共区域

  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大学营造社是学校里的年轻社团。发起人是当时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读研的黄彬凌。现在谈起成立社团的事,黄彬凌仍然觉得是水到渠成。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位于燕园未名湖畔的红四楼,四周树木繁茂,古朴静谧,但楼北侧一处空地荒芜杂乱,了无生机。“太浪费了,”黄彬凌闪过要去改造的念头。他约了几个同学,除杂草,开荒地,从工地上拉回些被弃的碎石,再从生活区捡来些摆件,没花一分钱,燕园就多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

  面积虽然不大,却被学生们视作 “心头好”。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其照片和位置后,小花园立即上了校园热搜。这让黄彬凌感到意外,同时也满心欢喜。现在,坐在位于国贸一座写字楼的办公室里,黄彬凌对当时小花园的改造仍记忆犹新。

  小花园被广泛熟知后,学校万柳公寓负责人找到他,希望让他们去设计改造公寓楼内的一处公共空间,打造一个“客厅”。校长办公室也发来邀请,希望他们对贝公楼二层北侧的空间进行改造。

  这样,黄彬凌身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营造社通过学校审批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生社团。2018年硕士毕业后,他把动手改造校园做成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在中小学生根发芽。

雨水花园建成后,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原理被做成图示立在水系边。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荒地变身休闲场地

  到张浩接手社团时,社团已经完成了几次小有名气的校园改造:二教“树下空间”粉笔涂鸦墙、国关图书馆玻璃房、万柳公寓、中关园食堂、二教地下极客实验室门厅等。改造的项目大多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适感”区域,在广泛征集民意和利用专业知识设计规划后,让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舒适。

  相较之前的项目,雨水花园涉及的区域更广,难度和工程量也更大。“把过去大家想绕道走的荒地变成都喜欢来的休闲场地,核心思路是把困扰人的雨水变废为宝。”主要设计成员之一卓康夫说。

  因为雨水花园位于30号楼楼下,最直接影响的将是在30号楼居住的女生,“花园内应该设计座椅还是长凳?有没有必要增加一个凉亭?女孩子们还希望有哪些设施?”设计之初,卓康夫在30号楼门厅设置了展板,来征集大家的意见。

  果然,30号楼的女生们想的和卓康夫并不一样,她们并不希望楼下有过多人的空间,因为那会干扰到宿舍的安静;她们也并不希望有凉亭,反倒是一个俏皮的秋千更招人喜欢,“设计方案反复修改了有十几次”,卓康夫从展板对话中逐渐了解到女孩们的心思。

  11月4日北京大学团委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雨水花园”项目是在校团委的发展基金支持下进行的,造价16万元,是该基金的单笔最高资助。设计阶段,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进行了充分的意见征集和调研,共计开展4轮,2000余人次参与,通过吸纳意见凝聚共识,争取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建设期间,校团委与总务、基建等部门通力合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雨量巨大时还有另外一套对应方案,”张浩说,雨水花园随时等着更大雨水的检验。(记者 张静姝)

阅读排行
最新阅读
  • 关键词导航:能源新能源能源经济电力能源油气能源RSS地图

  • Copyright by 2013-2018能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5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