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位置: 主页 > 能源百科 >

常用的一些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时间:2021-03-17 00:55 来源: 作者: 点击:

火币网     ?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培养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微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使得水体得到净化。它包括河湖岸边湿地修复及绿色廊道工程,以及河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形式应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的布局及规模的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阻滞、截留地表径流携带的悬浮物,降解氮、磷营养物和其他有机物,是污染物入河(湖)的最后一道防线。人工湿地应尽可能考虑将地势低洼、易涝、经济效益不高的农田、鱼塘等恢复为湿地。通过种植芦苇、香蒲、莲藕等植物,改造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绿色廊道是城市环境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改善环境水体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廊道建设包括天然植被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人工植被的创建和培育。城市环境水体绿色廊道构建可以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建权,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既能保护物种多样性由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生物膜法是指利用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通过其附着的大量微生物进行水体污染物的降解。生物膜法生态修复系统一方面要研究其应用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与环境水体的生态、景观的协调以及对防洪排涝、航运影响,季节性变化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向水体投加微生物或某种基质,恢复微生物降解水体的功能。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繁殖快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筛选、定向驯化、富集培养,可以对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生物降解处理。 入湖口生态系统修复是利用水生高等植被,如芦苇、茭草等具有很好的物理阻滞作用,通过消浪,促使沉积物的再悬浮,并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可以通过浮床,在水上种植陆生植物,如种植粮食、蔬菜、花卉或绿色植物等。它可以在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达到净化水体目的。
阅读排行
最新阅读
  • 关键词导航:能源新能源能源经济电力能源油气能源RSS地图

  • Copyright by 2013-2018能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5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