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位置: 主页 > 能源经济 >

【上海韩啸】医生技术经验如何影响隆胸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效果?

时间:2022-12-03 00:28 来源: 作者: 点击:

快速丰胸的秘籍是什么呢?估计很多女性朋友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嘴上说着胸小无所谓,可是还是很羡慕拥有大胸的漂亮女生。每个胸小的女性朋友都明白丰胸的必要性,丰胸在改变身材的同时,更是对女性朋友气质形象及生活幸福指数等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根据调查,30%的男性将女性胸部视为评定性不性感象征,在女性方面也有高达28%的人认为如此,将近7成的男女认为圆润适中的女性乳房才美,同时,也有约30%的女性朋友想做上海假体隆胸手术。

假体隆胸手术起源于欧美,通过手术将适合女性朋友胸廓类型的假体材料放置在胸部,切口有多种,可根据女性朋友的具体基础条件来选择。手术恢复时间在一周左右,即使经过40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与技术改进,假体隆胸手术依旧存在许多风险,可能会出现各种隆胸后遗症,比如:

(一)包膜挛缩,乳房变硬

隆胸假体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将假体植入乳房后,会引起乳房组织反应,形成纤维组织包膜。如果纤维组织包膜发生了挛縮,就会使假体紧缩在一个不断变小的囊腔内,使乳房变硬。从生理上来讲,这是一个正常愈合的过程,不是并发症,但它却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降低受术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继发性包膜挛缩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因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包膜挛缩。包膜挛缩的诱发原因可能是:血肿,手术操作粗暴,腔隙剥离不充分,放置假体的空间太小,低度毒性的病毒和细菌的非临床性感染,硅胶从琏椽胶囊壁渗出并刺激纤维囊等。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记载,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在5%到75%之间。包膜挛缩发生率的不同可能与医生学者的判断标准不—样、乳房假体植入部位不同有关。

(二)术后乳房位置、形状、大小不良

大多数假体隆胸手术是将乳房假体放置在胸大肌深面,如采用腋窝切口,特别是高位腋窝切口分离受床腔隙时,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植入腔隙下缘分离不够,而腔隙上外方恰是胸大肌深面的极易分离的潜在间隙,加之胸大肌的收缩作用,植入乳房假体后可能会出现假体向上、向外移位。乳头位置不是位于术后乳房中心,而是偏向乳房的下缘,显得非常不协调。整形医生术后包扎时,应特别注意在乳房假体上外方放置棉垫或纱布敷料,然后用胸带固定;解开胸带后,立即在假体上方胸部用带尼龙搭扣的较宽的松紧带固定7到10天左右,这时假体周围的纤维包膜组织已初步形成,其位置一般不会变动;术后仔细观察乳房形态,若某一部位尚有凹陷或另一部位又显得膨隆时,则应用食指再做剥离,直至形状十分满意为止。

(三)切口瘢痕

不管选用哪一种切口,术后都会留下瘢痕。乳晕切口,术后其瘢痕由于色素及乳晕腺的遮盖,一般不明显。乳晕切口比较适合乳晕较大的受术者,对于乳晕较小的受术者,可做乳晕缘加长切口(勺状切口),即沿乳晕缘做上半圆弧形切口,在外侧沿与乳头呈放射状再延长1到2c。术后,由于延长后的放射状小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张力小,所以瘢痕不明显。亚洲女性的乳晕色素一般较深,乳晕切口也可能在乳晕缘出现一白色的不雅瘢痕。

(四)感觉异常

乳晕及乳头的感觉主要是由第三、第四和第五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及第四、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支配,其中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极为重要。这些神经沿胸大肌筋膜进入乳腺,而后垂直进入乳晕、乳头,不论采用哪种切口,都必须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损伤第四肋间神经的分支,否则会造成暂时性感觉过敏、感觉低下,甚至永久性的感觉障碍。

医生技术经验是远离假体隆胸后遗症的关键

爱美者应选择正规整形医院,与经验丰富的整形医生进行术前沟通交流,听取整形医生的建议,选择与爱美者身高体重、胸部轮廓以及胖瘦等吻合的大小适宜的假体。

经验丰富的整形医生准确掌握人体胸部血管神经分布情况,手术操作过程也十分小心,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受术者胸部组织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准确把握假体植入时机,精确假体植入层次,能彻底分离植入腔隙,腔隙直径至少大于乳房假体直径3c多,减少假体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发生包膜挛缩的可能性,有效避免了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造成术后乳房不自然情况的发生。

传统技术为了避开肋间穿支血管,避免出血,无法剥离接近中线,所以术后乳房向两边外扩,形态假、怪异。曾经做过30多场丰胸手术直播的韩啸医生发明的棉花糖丰胸术采用精准局麻,完全封闭胸部血管,止血彻底,可以使医生放心大胆的剥离到中线,剥离的腔隙足够宽广,同时因为避免了出血,手术创伤面小,术后恢复更快,手术安全与效果更有保障。

影响上海隆胸手术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综合比较不同因素影响丰胸手术效果的途径及影响机制之后,可以发现医生技术经验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女性朋友完全可以通过选择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整形医生来保证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让自己丰胸之路更为顺畅。

阅读排行
最新阅读
  • 关键词导航:能源新能源能源经济电力能源油气能源RSS地图

  • Copyright by 2013-2018能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5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