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位置: 主页 > 能源经济 >

京东白条必看知识,涨知识套现京东白条有那些危害。

时间:2023-01-05 00:16 来源: 作者: 点击:

据统计在过去的八年中,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6798亿元攀升至去年年底的近90000亿元。消费金融风生水起,各方势力争先进入市场,新产品、新模式的层出不穷,消费新势力开始显现。京东白条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信贷主体人群年轻化

近几年90后逐步进入职场,从小没有生活烦恼的一代人,享受惯了先消费后买订单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委屈自己,致使当下年轻人群已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信贷主体。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这种产品让他们在享受了便利的生活。

互联网和科技让金融服务变得更方便,金融科技在驱动金融服务更加普惠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带来革新,消费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买到心仪的物品。服务便利普惠

经过5年时间,京东白条的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已经历10个大版本20多次迭代,模型中的变量就有90万维以上,用心程度明显可见。据相关数据显示,京东白条截至2017年6月,不良率仅0.52%,而2018年京东白条应收账款不良率下降为0.48%,而银行业不良率有1.83%,远远低于这个数据。

在足够的市场规模下,整体行业中,将会有效降低不良率。当前,白条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已经展开,京东数科集团风控与科技能力输出会为更多企业带去更好的服务,共同实现消费金融美好未来。

目前,京东数科合作的银行业机构足足有四百家。企业强强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孤岛导致的过度授信、重复授信、多头授信等引发的金融风险问题。而传统金融机构通过牵手数字科技机构引入风控与技术,强化自身风控体系,有效加强自身风控能力和稳定用户消费。

用户对金融的需求在过去无法被覆盖,目前的消费模式是非常人性化的。京东白条可以夯实自己的科技基础,实现金融服务与场景的结合,从而实现消费方式合理化。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回归后,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全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澎湃新闻深入澳门细部,触摸20年间澳门各个领域的变化,解开“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密码。从澳门的实践经验来看,“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本文讲述的是澳门与内地六十年来合作供水的故事。

澳门回归以来,两地供水深入合作,澳门的安全用水得到保障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编辑 吴佳颖(02:53)

“同饮一江水,思源怀祖国。”

12月18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氹仔客运码头离境大堂里,由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举办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供水图片展正在展出。从早期从事担水工作的“担水妹”,到竹山洞水库的建成,再到大藤峡水利工程的施工……这些纪录影片和实物展现了澳门百年以来的供水历史,以及内地为保障澳门供水安全而作的巨大努力。

早期从事担水工作的妇女。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供图

从这些历史资料不难看出,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与水荒相斗是其中不能不提的一章。从早期自给自足到内地挑水,到1959年开始珠海建设向澳门输送原水的设施,再到澳门回归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从整个流域层面统筹规划珠澳供水保障措施,对澳供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如今,位于广西桂平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作为整个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2023年工程投入使用后,澳门及珠江三角洲的供水保证率将大大提高。

水资源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澳门回归20年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对澳供水从企业行为上升为政府间行为。千里清流育濠江,不再被水资源紧缺束缚的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口突破60万,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

供水危机

站在澳门半岛的西望洋山上向南远眺,凼仔岛上豪华酒店鳞次栉比,一河之隔的横琴新区塔吊林立,建筑工地正热火朝天。

站在澳门半岛的西望洋山上远眺澳门塔。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供水安全这一基础保障。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地形多低矮丘陵,无河流湖泊,可蓄地表水条件差,不具备建大中型水库的条件,淡水资源奇缺。从地理位置上看,澳门又位于西江入海口,地处咸淡水交汇的区域,咸潮沿磨刀门水道上溯淹没取水口,成为枯水期影响澳门供水的最大威胁。

2004年秋,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1951年以来同期最为严重的干旱,9月下旬广昌泵站取水水源含氯度高达4000毫克升,年底珠海、中山等城市将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供水水库含氯度均超过500毫克升。

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网页链接)采访时谈起那次经历:“早晨起来打开水龙头刷牙,水是咸的。水煮开了以后冲咖啡、冲奶茶也都是咸的。”

当时澳门并没有一个专门管供水部门,澳门的供水不同于内地,供水作为一个专营服务一直以来外派给自来水公司在经营,即便在回归后的一段时期内也是如此。

黄穗文说,其实,早在1959年枯水期,澳门就发生了一次较大咸潮,当时马万祺、何贤等知名人士就向广东省政府发出请求,希望解决澳门供水问题。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1959年广东省政府决定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澳门出资、珠海出力。1960年3月,竹仙洞水库开始对澳供水。

竹仙洞水库库容不大,单库难以支撑澳门用水,为了保证澳门用水,珠海陆续新建了多个泵站和水库,并通过管道、隧洞、明渠实现库库相连,增强对澳供水保障能力。

然而,1980年珠海特区建立后,城市建设、人口增加推动珠澳两地用水量与日俱增,对澳供水再遇困难。广东决定“开发新水源”,1988年西江磨刀门引水工程一期工程竣工,进一步改善了澳门的供水环境。

而2004年冬天发生的咸潮是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应对“咸潮危机”超出了珠海能力范畴。

“当时澳门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渠道向广东省政府、中央政府打报告,请求支援,由于澳门处于西江流域下游的位置,当时自来水公司就让我们向流域主管部门珠江委员会请求能否通过千里调水把咸潮压下去。”黄穗文回忆说,当时她任海事局局长,被特区政府抽调组成了多部门的临时的咸潮应变措施小组。

那是澳门回归后不久发生的一次供水危机,黄穗文在应急过程中感受到了从中央政府、水利部等各方都对澳门的“供水危机”高度关注。

“救命水来了”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谢志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珠三角地区的大多数城市取水口设在河道,一旦发生严重咸潮,不仅是珠海、澳门的供水受到影响,广州、中山、江门这些城市的供水都会受影响。

谢志强回忆说,2004年枯水期的咸潮是最严重的一次,就连广州番禺都在喝咸水。当时珠江水利委员会作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接到了国家防总、水利部“压咸补淡”的调水任务。

“国家规定,水资源的利用要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但相比汛期防洪调水,对于枯水期调水,当时我们是没有经验的。”谢志强说,在正式接受调水任务后,珠江委经过半年的研究和协调准备,决定从西江上游的天生桥一级水库调水压退咸潮。

2005年初,珠江千里应急调水压咸首次实施,通过调度西江上游天生桥一级、龙滩等水库,从上游调水加大河道流量。调水路线横跨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全程长达1300多公里。

从2005年1月17日8时至2月1日8时,集中调水15天,上游骨干水库共补水8.5亿立方米。2006年集中调水7天,上游水库共补水5.5亿立方米。珠三角地区两个枯水期内合计取水达7641万立方米。

位于澳门自来水公司内部的原水进水官网。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谢志强参与了那次调水过程,他说当时的心情非常紧张,因为当时流域上的控制性水库非常有限,水从天生桥一级放下来,经过千里,全部参与人员都在盯着来水的数据,再根据监测数据衔接各个水闸开关时间和放水量——放少了压不住咸潮,放多了又会对沿途城镇村庄造成影响。

第一次调水成功了。

“救命水来了!”黄穗文激动地说,当第一次调水成功,淡水又重新从每家每户的水管里流出,她感觉到,“祖国真是很关心我们,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整个社会觉得国家关爱我们照顾澳门,那段时间大家都觉得特别的感恩。”

2005年2月24日,马万祺题字感谢水利部珠江委调水“压咸补淡”。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供图

吃水不忘送水人。第一次成功调水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专门为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题写了“千里送清泉思源怀祖国”的对联,以表达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对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作的感激之情。

然而,应急调水只能解一时之渴,并非长久之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咸潮上溯影响澳门、珠海供水安全的问题,按照国务院的指示,水利部安排珠江委于2006年2月组织开展《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听取了澳门及广东省和珠海市等各方面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2008年3月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规划》。

《规划》从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高度,全面审视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存在的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流域、三角洲区域以及澳门珠海本地三个层面相结合的保障方案。

《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同时,通过建设流域控制性工程,完善以大藤峡等水库为主体的流域水资源调配体系和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保证压咸和生态流量,继续完善当地供水系统,全面解决澳门、珠海供水安全问题。

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将提高澳门供水安全的保障率

官方数据显示,澳年的供水量已超过1亿立方米,比回归时翻了一番。在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之际,今年10月,全长15公里的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通水,从横琴直连澳门路氹城区,日供水设计能力达20万立方米,将有力支撑澳门离岛建设,平衡澳门的供水分布。

但供水管道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江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河道生态和河口压咸流量得不到保证的水资源问题。随着流域用水量的增加,上游枯季来水量将进一步减少,需要通过流域控制性工程对枯水期水量进行调节,以提高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保证率。

2009年11月26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在澳门签署援建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合作协议书。澳门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供图

2014年11月,位于广西桂平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将解决上述问题,更加有效的调节西江枯水期径流,为澳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提供更好的保障淡水供应。

黄穗文此前也多次带队到广西实地考察,2009年澳门特区政府拨款八亿人民币用于库区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及环境治理,她还作为代表与珠江水利委员会签署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助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合作协议书》。

谈及未来,黄穗文期待着《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出台。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水安全提出了目标任务。为贯彻落实纲要要求,珠江委组织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从节约用水、供水保障、生态水网、防洪减灾、监管能力等5个方面作出了总体谋划。其中,对于澳门特区水安全,按照“一国两制”,规划从流域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协作共商方面进行了规划。

黄穗文认为,这些规划将对未来澳门更好的融入湾区建设产生积极影响,特区政府也将积极配合和支持整个珠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做好自己的工作。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在特区政府职能设置方面,一开始澳门的供水不由政府管理而是全部交给了供水公司,所以在与内地的沟通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澳门特区政府对原海事局做了机构调整,正式增加了水局的相关职能,改名为海事及水务局,由政府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双方政府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水安全保障方面的沟通,衔接起来就更顺畅了。”谢志强说,“一国两制”制度在澳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这是两地深入合作的基础。

从1999年到2019年,随着两地供水合作的不断深化,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如今,“供水危机”早已过去,澳门政府、民间社会组织深知千里之外的清流来之不易,2010年《澳门节水规划大纲》推出后,澳门不遗余力的加强节水宣传,打造节水型城市正成为澳门的一张新名片

阅读排行
最新阅读
  • 关键词导航:能源新能源能源经济电力能源油气能源RSS地图

  • Copyright by 2013-2018能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5278号